【集萃網(wǎng)觀察】夏天是紡織廠最難熬的日子,尤其是有60年歷史的西安紡織城三廠、四廠。
“設施嚴重老化,車間溫度降不下來,面臨整體搬遷無法再投資改造。織布車間里,高溫、高濕、高噪音令新招來的年輕紡織女工無法承受”,炎熱的夏天也是新工集中辭職的高峰期。
上班就像蒸桑拿
7月8日,37℃高溫。西安紡織集團三公司(三廠),剛踏進織布車間的大門,飛速運轉的機器發(fā)出高分貝的嘈雜聲瞬間擠進耳朵,頭感覺“嗡”的一聲。緊接著,高溫、高濕的空氣很快將皮膚蒸出汗水,彌漫在空中的“花毛”也被吸入口鼻中。車間里只有個別人戴著口罩和耳塞,大部分工人看來已經(jīng)習慣了。
已經(jīng)有20多年工齡的王師傅,干完活后大汗淋漓,衣服早已濕透。他說夏天的紡織廠,天天都像在蒸桑拿,每天上班要備兩件衣服。大量出汗對身體消耗很大,每頓飯吃得很多,可就是不長肉,車間里也找不到一個胖子。
為鼓勵工人的干勁,每年夏天廠里都要開展“戰(zhàn)高溫、出滿勤、保安全”的勞動競賽。同時,機關各科室每天輪流定時將綠豆湯、菊花茶等送到每個車間,有時,每個人還會領到一根冰棍。
王師傅感嘆,苦日子就要結束了,他和工友已經(jīng)參與新廠區(qū)紡織機的試車運行,他們將在老紡織廠度過最后一個夏天。
告別老廠房老機器
西安紡織城是60年前國家投資建設的老紡織基地,曾經(jīng)為國家和陜西的經(jīng)濟建設做出巨大貢獻,老紡織廠搬遷后,將引進國際技術紡織設備,舊廠址將留作城市建設用地。隨著西安紡織集團公司新址的建成和設備的調試,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三廠、四廠今年將搬遷,合并成為一個紡織公司。
在西安紡織集團四公司(四廠)的織布車間里,3000多臺50年代的老機器被拆除后,留下空蕩蕩的大廠房。一只流浪貓從眼前飛奔而過。一位老工人感嘆,這是全省紡織行業(yè)的功勛車間,在這里產生的國家級和省級勞模就有十多位。
紡織工人老齡化
四廠勞模年玉芳師傅,16歲進廠,工齡27年。曾榮獲全省紡織行業(yè)“技術狀元”、西安市勞模、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。
現(xiàn)在,年師傅的主要工作是在前紡車間進行技術上的傳幫帶,從偏遠地市招來的學徒工,每天提前兩小時到崗學習,她從棉花分幾種、纖維是什么,開始一步步培訓,手把手地教。為了穩(wěn)住學徒工的心,年師傅從專業(yè)知識上吸引,在生活上體貼關懷。
老工人陳師傅感嘆,紡織廠的工資待遇沒有吸引力,很難留住人,而且招不到35歲以下的年輕人。目前,第三紡織廠子弟已經(jīng)沒有人愿意進廠,西安市本地年輕人更不可能來。陳師傅講,自己1986年進廠時,紡織廠工資相對較高,學徒工雖然只有39元,但每個月還有結余,現(xiàn)在自己每月2000元,一家三口全部花光。
干了20年的王師傅感嘆,他和妻子是紡織廠雙職工,兩人月收入加在一起只有3000元,除去房貸、生活費等,所剩無幾。只有女兒過生日時,全家才咬牙出去吃頓飯,20年來,自己沒看過一場電影,每次發(fā)工資時都有辭職的念頭。
看到新廠建成后,王師傅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,他說,讓紡織工人的生活過得體面一點,是他最大的期盼。
來源:中國紡織網(wǎng)